轉折黏土》第3期 |賤,但需要自我安慰 - 橘胖的人生哲學
親愛的同路人:
今天我想和你聊一個很「賤」的話題。
自找苦吃的學習實驗
這兩天我嘗試用「嬰兒學習法」學韓語——純聽音記錄,不看字幕,想模仿小孩子自然習得語言的方式。結果可想而知:聽到的是「ter-son-gur-na-guwa」,實際上人家說的是「잘 됐어」(做得很好)。
我知道學語言應該先學字母和發音規則,就像學日語前先會五十音一樣。但我就是想試試「更自然」的方法。
結果撞牆了。
悖逆,還是單純的賤?
一開始我還很文雅地反思:「這就是悖逆,明知道對的路,偏要走錯的路。」
但想想,其實沒那麼高大上。
簡單講就是「賤」——自找苦吃罷了。
彎路的真相
這讓我想起前陣子寫的那篇「彎路也有意義」的CLAY記錄。現在回頭看,那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。
但你知道嗎?不這樣做,這樣說,人是很難接納自己、收拾心情繼續往前走的。
54歲的「賤」有什麼特色?
年輕時的「賤」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有更好的方法。
54歲的「賤」更直接——明知道有方法,就是不願意聽。非要自己試一遍,撞個鼻青臉腫才肯回頭。
為什麼會這樣?
也許是因為人生經驗多了,總覺得「我的情況可能不一樣」、「我應該有自己的方法」。結果就是:該走的彎路一條都不會少。
自我安慰的必要性
承認自己「賤」是一回事,但如果一直這樣說自己,心情會很沮喪,學習動力也會沒了。
所以我們需要一些「美化說詞」:
「這是探索」
「彎路讓我成長」
「失敗是成功之母」
「至少我嘗試了」
這些話聽起來很雞湯,但確實有用。它們讓我們能夠:
接納自己的不完美
保持繼續學習的動力
將挫折轉化為經驗
實用的心理機制
我發現,人需要這種「雙重標準」:
**理性層面**:承認自己就是不聽勸,自找苦吃 **情感層面**:給自己一些溫柔的解釋和安慰
這不是虛偽,而是心理健康的必需品。
就像運動後需要拉筋,學習受挫後也需要心理按摩。
50+ 的學習智慧
現在我調整了韓語學習策略:先學40個韓文字母和發音規則,再回到追劇學習。這是最合理的順序。
同時,我也接受自己的「賤」:
不追求完美的學習路徑
允許自己犯一些明顯的錯誤
但保留自我安慰的權利
給同路人的話
如果你也在學習路上「撞牆」了,不要太苛責自己。
我們都有「賤」的時候——明知道有更好的方法,偏要自己試一遍。這可能是人性的一部分,也是學習的一部分。
重點不是避免所有的「賤」行為,而是:
撞牆後能及時回頭
給自己適度的安慰和寬容
繼續往前走
畢竟,54歲還在學新東西,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。
本期金句
「人生苦短,不能盡學。但在關鍵的事上,想要有所收穫,花時間多方嘗試是非常必要且值得的。」
「簡單講就是『賤』,自找苦吃罷了。但不這樣說,人是很難接納自己、收拾心情繼續往前走的。」
願你在學習的路上,既能承認自己的「賤」,也能給自己適度的溫柔。
我們一起「賤」得可愛,學得自在。
橘胖
54歲初老鮪魚肚大叔
正在用韓文字母重新學韓語ing
🌟 喜歡這樣的觀察和思考嗎?
📸 追蹤 IG: @toropig** - 看更多街拍CLAY和日常觀察
如果這封信對你有一點點幫助,歡迎轉發給需要的朋友。
我很懶,不太會經營社群,但留言我會認真看,也會認真回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