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轉折黏土》第7期 |來真的,才是最純粹的人味
親愛的同路人,
這週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小小的領悟。
當「人味」遇上商業邏輯
前幾天看到某某旅遊用AI提升服務的報導,他們說要「把旅客所有需求與回饋標籤化,放大服務的溫度」。
但我突然意識到一個悖論:當你把人「標籤化」的時候,他就不再是「人」了。
這讓我想起了商業邏輯與人味邏輯的根本衝突:
商業邏輯:快速擴張→最大觸及→立即獲利
人味邏輯:深度連結→真實互動→長期價值
我54歲了,沒有大量的資金與資源可以快速搭建影響力。但我可以用每一天的書寫,陪伴也想慢下來的你。我想,這或許是人味最真實的呈現方式。
三年半山區的領悟
會這樣想,其實和我今天參加禱告會,以及這3年半在山區陪伴原住民的經歷有關。
最初:他們對我們充滿懷疑與防備
過程:我們持續出現,單純陪伴
轉折:3年過去了,他們說:「原來你們是來真的。」
那一刻我明白了:真實,需要時間證明。
現在我做的事情,對我來說其實是在對「老我」進行一次清洗與排毒——要洗去過去那種「急功近利」的心態與習慣。
從這2個月和AI的對話記錄中,我不時可以看到自己仍有太多深層的急功近利心態會「露出馬腳」地跑出來。而這個,正是「人味哲學」最大的敵人。
成聖,而不是成功
我想到耶穌的話:「你們看天上的飛鳥,也不種也不收,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,你們豈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?」
所以我相信,上帝允許我做這件看似仍帶有商業氣息的「人味哲學」事業,目的不是讓我成功,而是讓我成聖。
成功導向:追求外在成果,用結果證明價值
成聖導向:追求內在純淨,用過程證明真實
因為最後,當我們這一生結束要邁向永恆的時候,在地上能帶走的不是可見的財富、名利、地位,能帶走的是看不見、被煉淨的「人味」,是讓多少人因為我所做的也煉淨了自己的「人味」。
一年信任基礎計畫
所以我決定,用一年的時間來搭建一個小小的信任基礎,算是我的「人味哲學金字塔」的根基。
不求名、不求利,默默付出。
我知道這和商業邏輯完全相反。但我想做一個實驗:在AI時代,真實的人味是否比優化的效率更有長期價值?
這個實驗的成功指標不是粉絲數量,而是互動深度和信任厚度。
【本週CLAY實用技巧】
主題:如何辨識自己的「急功近利」心態
當我們想要做一件「有意義」的事情時,很容易不知不覺混入功利的動機。
核心方法:設立「動機檢驗點」
每當你要發表內容、做出決定時,問自己:
我做這件事是為了證明什麼?
如果沒有人看見,我還會這樣做嗎?
我期待的回報是什麼?
實際案例:
當我想要優化電子報標題吸引更多訂閱時,我會停下來問:「我是想要更多讀者,還是想要對的讀者?」
試試看:
這週做任何「分享」之前,先用這三個問題檢驗自己的動機。你可能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內在聲音。
橘胖心裡話
老實說,寫這期電子報的時候,我也在檢驗自己:我分享這些是為了什麼?
也許是想讓你們知道,50+的我們可以選擇不一樣的路。
不用急著證明自己,不用害怕慢下來,不用為了效率而失去溫度。
我們可以選擇「來真的」。
就像山區的原住民朋友最後對我們說的:「原來你們是來真的。」
也許有一天,會有同路人這樣說橘胖:「原來他是來真的。」
但更重要的是,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都變成了更純淨的自己。
本期金句
「真實,需要時間證明。愛,需要持續出現。『來真的』比『做得好』更重要。」
下週預告
說實在的,我還沒想到要聊些什麼?這是我對「人味」的一點點堅持。
因為人生,意外總比預期多,你無法預料下一分會發生什麼。因此有些時候讓它走一步算一步,反倒是一種更佳的選擇。
所以,如果你有什麼想和我聊,聽聽我的想法,留言或寫信給我,或許,就是下期的主題。
如果這期的分享對你有一點點觸動,歡迎回信和我聊聊你的想法。我真的會看,也真的會回覆。
一起慢慢來,一起來真的。
慢慢的,
橘胖
---
第一次來的朋友們,歡迎你透過下方按鈕,看看往期的電子報,
P.S. 如果你身邊有也在尋找「慢下來」智慧的朋友,歡迎把這期轉發給他們。真實的陪伴,從不怕被分享。
🌟 喜歡這樣的觀察和思考嗎?
📧 《轉折黏土》每週三發送 - 陪伴50+同路人的重新出發之旅
📸 追蹤FB x IG: @toropig - 看更多街拍CLAY和日常觀察
📧訂閱《橘胖50+ | CLAY日報》每天和大叔「CLAY」一下,深入了解「人味哲學」。
☕請大叔喝咖啡,聊書中的智慧:【橘胖的私讀屋】